說放水

說這個話題似乎有點錯過熱點了,因為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已經舉行完所謂的「年會」了。之所以會在今天淩晨爬起來突然在手機上留下這個今天得寫得關鍵詞,是因為突然想起這幾天在看開心麻花綜藝節目的時候,沒想到(其實不用想不到,這是必然的)也聽到了有人對這個節目的「Judge」。他們「Judge」的點,是黃才倫對沈騰在遊戲過程中放水嚴重,足以體現這個人對開心麻花前元老的「舔」。害得我淩晨3點,又必須把他們說「舔」的這一段翻出來看了一遍,大概是困意難挨的關系,我實在沒有看出「舔」的成分。
觀眾覺得,黃才倫太假了,有點過分地恭維沈騰。我倒覺得,整個綜藝節目都是假的,為什麽一定要用「較真」的態度去看一個通過劇本安排、後期剪輯的綜藝節目?看得開心不就好了嗎?如此較真,倒不如接下來和我一起回憶回憶,為什麽每一年的「年會大獎」都不是被自己抽到的呢?
在坊間有這樣一個傳聞,一說公司年會的抽獎環節其實都是內定的,采用電子屏滾動手機號的抽取方式是一開始預先設定了規則;若是用乒乓球箱的抽取方式則是預先在乒乓球箱內壁上貼好了要被抽到的乒乓球。還有一種說法,是所有的「長假」獎勵都是預先給那些要休產假的「元老級」員工,而所有的「現金」獎勵都是預先安排給了那些今年成績優秀的員工。至於這套傳聞有沒有依據,因為沒有中獎的人就算酸倒自己的牙也找不到任何的證據,而中獎的人已經在舞臺上熱淚盈眶地感謝領導感謝公司誓言明年要做得更好了。
這些抽獎「放水」傳聞不用想,也知道是從沒有抽中獎的員工那里傳出來的。更甚,甚至還會有人覺得自己被針對了,所以才會抽到自己不想要的東西。這個時候,無論你怎麽展現出對抽獎過程的「公正性」,這群人反而會覺得這種「公正性」就是為了掩蓋不公正而存在的形式主義。問他們有「放水」的證據嗎?他們當然給不出來,但是按照強弱對比來說,他們已經把自己放在了絕對弱者的位置,反過來指認和拆解每一個得獎的人——憑什麽他可以得到這個獎。從「哎呀,該他得到的」到「他不就是領導遞條子進來的人嗎」,更甚還有「他是不是和老板睡過啊」的猜測。
當然,越是想抽中就越是抽不中,或是越是不想抽中什麽就越是會抽中什麽的事情,是一個叫墨菲的人「整」出來的定律。墨菲定律的核心就是「凡會出錯的事情一定會出錯」,你越是不想遇到的事情一旦發生,就越是會放大對這件事情的過分理解。看別人中獎的確是一件讓人眼紅的事情,如果這個只是一個陌生人還好,我們大不了說一句「他的命可能承受不住這麽多錢」,用來抵消我們內心產生的忌妒感。但如果這個人是我們熟悉的人,特別是同在一個公司工作的同事,關於他為什麽中獎這件事情,就需要我們花更多的「合理性」來說服自己不要去嫉妒對方。而這個「合理性」的過程,多少有點福爾摩斯的味道,稍微離譜的可以說是柯南的思維。
話說回來,黃才倫到底有沒有放沈騰的「水」,從哪個角度說都可以,因為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節目,已經是剪輯加工過的商品,它的真實性本來就需要重新考量考量。黃才倫是「舔」也好,是真的關心「年長腰不好」的沈騰也好,這些都不需要我們去考量,至少他們沒有因為這個節目相互指責對方。我記得後來有一期,沈騰也開過黃才倫的玩笑,說黃才倫是開心麻花的「教父」,逮誰叫誰「父」。這說明黃才倫在開心麻花的「生存邏輯」就是對他人的尊重也好恭維也罷,這只是他的人格特質罷了。但是硬要就著一個綜藝節目,去指責黃才倫的「放水」行為,讓整個綜藝節目變得「尷尬」,這就有點吹毛求疵了,是因為年會沒有抽到自己心儀的獎項嗎?
反過來,各個公司的年會,哪怕是安排了公證人員對當場的抽獎儀式作出公正,坐在會場的員工也有人覺得這是一出串通好的大戲罷了。因為自己抽不到,所以先預設了這些獎項的序位。好一點的,是自己抽到了,在舞臺上半天捋不直自己的舌頭,在要感謝領導和老板的時候,大腦還可能短路幾秒想不起自己領導的名字。慘一點的,就連200元的提貨卡都沒有抽到,只能在下面默默喝悶酒,看著周圍同事都拿到了獎品,他一個勁兒地說自己「每年這個時候運氣就特別不好」,化解根本就沒有人在乎他的尷尬。
那要怎樣啊?假的你要當真的看,真的你要覺得是假的,那相信誰——算了,你還是相信你自己吧。


  • 社會性死亡
  • 說偷情
  • 說神
  • 命與運
  • 說性別
  • 十分之一
  • 輪回
  • 文憑本質上和衛生評級一樣
  • 為了比賽而比賽的比賽
  • 掃雷遊戲
  • 細水流長
  • 被門夾過的核桃還能補腦嗎
  • 拆田
  • 贊禮
  • 綠色
  • Copyright © 香港失敗者 All Rights Reserved.